歡迎來到天臺人才網!
漫談天臺婚俗(二)
2012-06-20 09:20:19 閱讀量:1573 來源:天臺人才網 作者:天臺人才網
  ◇陸樹棟

  婚俗,是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同樣,天臺婚俗,也是博大精深的天臺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天臺各地的婚俗,既有相同的,也有不同的,但都蘊涵著濃濃的人情味。其中,許多有趣的情節(jié),現在的年輕人不要說親歷親為,可能連聽都沒聽到過。不信?且聽我慢慢道來。

  雷峰鄉(xiāng)囡節(jié)

  大家都曉得,有一個專門為女人而立的節(jié)日,叫做三八國際婦女節(jié)。但很少有人曉得,我縣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為嫁出去的囡而立的節(jié)日,叫做“囡節(jié)”?!班锕?jié)”是雷峰鄉(xiāng)獨有,日期定在陰歷五月十三。

  “囡節(jié)”怎么過?戶戶人家蒸饅頭。五月十三,正是小麥成熟的時節(jié),用新割的小麥磨出上白粉蒸出的饅頭,是山里人頂珍貴的食品。到了這一日,雷峰鄉(xiāng)各村,家家戶戶已出嫁的囡,都要帶著兒女回娘家與父母一起過囡節(jié),講講知心話,嘗嘗白饅頭。

  關于“囡節(jié)”的來歷,現在誰都講勿清爽。講法頂多的是:娘想囡了,在小麥成熟時節(jié),叫囡回娘家團聚。可能起頭時是一戶或幾戶人家這樣做,后來前后鄰舍學樣,慢慢就成為“囡節(jié)”。據老輩人講:在明朝時,潘岙楊村就有過“囡節(jié)”的習俗,后來附近幾個村都在學著過了。

  過囡節(jié)時,做囡的會給娘家老老少少每人帶一份禮物,早先時帶的是荔枝、桂圓、糖霜包,另外還有布料,親手做的衣裳、鞋,親手織的毛線衣、毛線圍巾。如今,帶的禮物更是五花八門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都有,每一樣都融進做囡的一分孝心。

  這日“晝前”,喜氣充盈家家戶戶。孩子在道地、洋坦上追逐玩耍,母女倆你做菜來我燒鑊,邊做生活邊講知心話。鑊上的蒸籠不斷冒著湯汽,鑊孔里火燒得旺猛旺。也有的娘囡生活做完后,悠在房間坐眠床沿上講心里話,講到動情處眼淚水嗒嗒滴。

  臨近日晝,家家戶戶的饅頭出籠了,村里到處飄著出籠饅頭的香氣。孩子們忙跑去地里叫割麥、種田的男人。男人在溪坑里洗洗手腳,高高興興回家享受“囡節(jié)”的歡樂,男人們曉得,這一日是屬于女人的,他們只是樂得沾沾女人的喜氣。

  日頭西斜,做囡的依依不舍起身,招呼在門外嬉戲的孩子。母親則抹著淚,將饅頭裝上花籃,給囡帶回去。于是,村口出現了一幕幕感人的送別場面。

  吉日忌新郎(上)

  新婚大喜要請日子先生擇吉日,天臺人叫作“揀日子”。揀日子首選黃道吉日。但由于各種原因,對有些人來說,日子并不好揀,就是揀好的日子也要忌這樣忌那樣。譬如大喜之日新婦娘忌見公婆、媒人、廚師。在這一日,被“忌”的人都要回避,不與新婦娘朝面。以上忌諱無妨大局,婚禮仍然能鬧鬧熱熱進行。怪就怪在還有個“忌新郎”的。很難想象,新婦娘忌見新郎官,婚禮該怎么進行?

  有的人可能會講,換個日子!但有的時候,換個日子也不是容易的。為什么?且聽我慢慢講來。

  大多數天臺人可能都看過越劇《王老虎搶親》:兵部尚書之子王老虎,元宵夜帶著家丁去搶親,結果搶了個男扮女裝的周文賓。送到西樓交給妹妹王秀英,兩人互相傾慕,私訂終身,高高興興同了房。第二天一大早,王秀英又哭又鬧,講哥哥把男子送到她房中,害得她難做人。尚書夫人面子倒勿起,沒辦法,不得不把寶貝囡許給周文賓。

  戲沒有接著做下去。假設沒過多久,王秀英發(fā)現自己有了身孕,這事情就火燒眉毛了。為什么?古時可不比現在,現在未婚先孕的人很多,抱著孩子辦婚禮也見怪不怪。古時就勿一樣了,講這種事有傷風化,更何況是尚書府,這個霉是萬萬倒勿起的。沒辦法中想辦法,尚書夫人只得叫日子先生揀日子,在一兩個月內,寶貝囡的肚子還沒凸凸動時,趕緊嫁出去,免得家丑外揚。

  雖然《王老虎搶親》是做戲文給大家望望的,但古時候農村中互相中意的青梅竹馬不少,往往出現“生米煮成熟飯”,父母為避免家丑外揚,讓小兩口在一兩個月內成親,也不少見。當然,也有因別的原因需要倉促成親的。倉促成親的日子可不大好揀,要在短短一兩個月內揀個黃道吉日,出現“忌公婆”、“忌媒人”、“忌廚師”,甚至“忌新郎”的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  吉日忌新郎(下)

  吉日忌新郎,婚禮該當如何進行?這事說起來話長,且聽我慢慢講來。

  凡事總是有辦法的,天臺的日子先生也著實聰明。新婚之日,先生自有妙法,這個妙法就叫“借方”。

  “借方”自是偷偷地進行?;槎Y這日,除了新郎官、新婦娘沒有拜天地外,一切都和平時一樣。新婦娘自起早進門直至晚上,一直呆在新房里,就連拔廚、日晝吃喜酒也在新房里另擺一桌,由伴姑陪著新婦娘吃。新郎官則一直在堂前招接人客,也不到新房門口去,更不用說踏入新房。這樣,忌新郎很少會被人客和村里的鄰舍發(fā)現。

  夜里鬧洞房的時候,新郎官安安穩(wěn)穩(wěn)倒在知心朋友家里的眠床上睡大覺,養(yǎng)精蓄銳,勿管村里小伙子們在洞房內鬧翻天。午夜時分,大家吃了洞房面,陸續(xù)散場。然后,新郎被朋友叫醒,悄悄回家。先生的借方戲文才真正開場,觀眾也就寥寥無幾了。

  這時,新房門窗緊閉,床前龍鳳花燭高燒,新婦娘一人坐在床沿上,柜桌上兩碗洞房面熱氣騰騰。新房外,新郎官頭戴箬帽,身背包裹,腳著草鞋,裝扮成過路客人的樣子,拿梯子靠在新房窗戶旁的外墻上,爬上梯子,用手輕拍著窗戶。悄聲說:“里面有人么?”

  “有?!毙聥D娘含羞地輕輕回答,言語中透著十二分的欣喜。

  “大嫂,我是過路人,錯過宿店,能在這里過夜么?”“能,能!”話音未落,新婦娘就快快打開窗戶。于是新郎官急急翻窗進了洞房,與新婦娘一起吃同房面,喝交杯酒……這時,先生的吟唱聲在窗外響起:“今日送洞房,鴛鴦湊成雙;明年生貴子,得中狀元郎?!奔占尚吕傻碾y題迎刃而解!

  不過,沒有不透風的墻,總有好事的人躲在不遠處偷偷觀看這多年難得一遇的戲文。于是,先生的吟唱剛落,山村中便會響起一片學舌聲,“應山脈”啦啦響:“今日送洞房,鴛鴦湊成雙;明年生貴子,得中狀元郎?!?

  辦豬蹄湯

  新婚之時,紅雞子不可缺少,還作興由新婦娘嫁過來,少則一兩百,多則上千個。嫁多少紅雞子,看新郎家親眷朋友的多少和所在村子的大小決定,親眷朋友多,村子大,要分的紅雞子多,就要多嫁些過來。喜日頭兩天,新婦娘家就忙著準備紅雞子了,將生雞子煮熟,用大紅或玫瑰紅顏料染成紅色,以示吉祥。

  古時可不比現在,沒有養(yǎng)雞場,市場上也沒有專門賣雞子的攤位;而且雞子不比其他東西,放久了會壞掉的。所以,要一下子準備上千個新鮮的雞子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但萬事總會有辦法的,天臺人的新婚習俗中設了辦豬蹄湯,輕輕松松解決了這一難題。

  豬蹄湯其實是女方辦的喜酒。古時可不像現在,男女雙方的喜酒合起來放飯店辦,而是各自在自己家中辦的。男方的稱辦喜酒,在新婚之日辦,請的是男方的親眷朋友鄰舍;女方的稱辦豬蹄湯,比新婚之日早幾天辦,請的是女方的親眷朋友鄰舍。那為什么不叫辦喜酒而叫辦豬蹄湯呢?別急,且聽我慢慢講來。

  女方辦豬蹄湯這日,男方要來“送庚”。“送庚”的主要目的是送上已合過八字的庚帖,表示婚禮近日內就要舉行,也是新郎第一次在正式場合上與女方的親眷朋友鄰舍見面。送庚由媒人、新郎和他的親兄弟、堂兄弟共五六個人一起前去,送去豬肉、糯米、小麥、香煙,還有一個紅包,叫“庚里銀”。這豬肉是專給女方辦喜酒用的,有送整只豬的豬肉,也有送半只豬的豬肉,頂少也有一腿豬肉,也就是講,篤定有一只或幾只豬蹄在內。以前沒有味精,為使菜肴鮮美,女方在做“九大碗”請客的時候,除了甜的蓮子、八寶飯這兩碗,其他七碗菜肴都要澆上幾勺連豬蹄一起焯過的豬肉湯,可能這就是豬蹄湯的來歷。

  吃過豬蹄湯,女方的長輩如祖父、祖母,伯父、伯母,叔叔、嬸嬸,外公、外婆,娘舅、娘妗,姑丈、姑娘,姨丈、姨媽等都要給新郎見面錢。前后鄰舍則陸續(xù)“送嫁”,送來新鮮雞子,每戶人家?guī)资畟€甚至上百個,這樣,上千個新鮮雞子一下子就湊齊了。